《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生懂得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易上浮,体积越小的越易下沉。2、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各种物体沉浮的假设,探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3、学生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总结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三、教学准备生: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每组5个相同的能浮在水面上的小玻璃瓶(瓶配套材料里每包有一个)师:每组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五个椭球(不会吸水)、天平称。四、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第五章《沉与浮》,我们知道木头放在水里是——学生:浮的。老师:当然用木头造的船也是——学生:浮的。老师:钢铁在水里是——学生:沉的。老师:用钢铁造成的万吨巨轮却可以碧玻万顷的大海上,人是很聪明的,可以用钢铁造成在水底下自由穿梭的船,那就是?学生:潜水艇。老师: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沉浮的原理却是非常简单的。等我们把这个单元学习完了就会制造一艘潜水艇了。想不想学?生:想。师:好!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课。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把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2)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3)讨论小纸片、铁盖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浮在水面,一种沉入水底)2、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出示泡沫塑料、胡萝卡、铁螺帽、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等物体。(2)观察这些物体并推测,哪些特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并用自己的符号填写活动记录表。(3)讨论: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4)实验验证我们推测正确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我们推测错误的物体是____________。(5)讨论: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6)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得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3、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关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轻重有关。(1)设计实验方案:你们能用实验来证明吗?(2)汇报实验方案:(在研讨实验方案时,教师出示5个相同的能浮在水面上的小玻璃瓶,暗示学生利用这组材料来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得出要验证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只需要改变玻璃瓶的重量,如果加重后下沉了就说明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4)实验验证:学生采用各种措施改变瓶子的重量进行实验。并自己的方法填写上表。(5)通过研讨,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有关,相同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教师应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个结论得出的前提是:物体的大小相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1)你能用实验来证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吗?(2)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可以反照探究重量与沉浮关系的方法。)(3)汇报讨论情况,教师从汇报中引出下表。(这次的研究对象是体积与沉浮的关系。什么应相同?什么应不相同?应该怎样做?)在讨论、汇报怎样进行实验中引出准备材料并且用天平称进行验证五个物体重量相同。(4)猜测放入水中会怎样?(5)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6)汇报实验情况(7)小结: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上浮,体积越小的越下沉。总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相同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易上浮,体积越小的越易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