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明:“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新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学生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兴趣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只有在认识了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及促使学生主体参与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入门阶段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精心组织教材,诱发学生兴趣。计算机的入门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由于学生大都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应该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可以多采用辅助教学软件和益智教学游戏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这一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知识,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例如在开展画画教学时,我就采用教材上的金山画王辅助教学,而不采用windowns自带的画图软件,因为画图板这一块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详细讲到,而用金山画王软件中自带的图库拼合成一张图画,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软件中还有语音提示、背景音乐,再加上图库中的图片都是一些卡通形象,所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小学生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因此调动学生和积极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1、精选软件,诱发兴趣。以键盘练习为例,刚开始学生由于好奇,每个人都会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先前的那份好奇。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打字练习中进行基本指法练习。等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再利用金山打字软件,让他们自己进行打字测试。最后,选用一些网上优秀的flash打字软件,这些flash软件声情并茂,画面精美。可欣赏精彩的动画,聆听优美的乐曲,直观而形象,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输入正确,电脑会发出诸如:“好厉害啊”“Good”这类表扬的语句,学生输入错误则发出“不用太着急”“不慌不忙”之类鼓励性语句。学生使用后爱不释手,这类教学辅助软件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通过这样分阶段、变花样的教学,使键盘操作由枯燥变生动,由乏味变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2、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金山画王中旋转图片时,让学生从图库中拖出一张鱼的图片(系统默认鱼是向左游的),然后设置情境,说这条鱼遇到了一条鲨鱼,要往回跑,使这条鱼向右游。于是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通过对图片旁边六个按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