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生”的笑容如皋市搬经小学张莲“他是弱智生!”新学年开学时,五年级的老师指着我刚拿到手的分班名单说。我定睛一看:鞠陶,语文21分,数学9分,综合科13分(其中英语6分,品德与社会3分,科学4分)。“真是弱智呢!”我心里也这样想。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在考试评估时,弱智生都会被剔除,不参加班级成绩的评分。所以,他们也常常被老师安排坐在教室最后的角落处,因为在老师们心里,有弱智生无弱智生一个样。我不认识谁叫鞠陶,依照学生个子高矮排座,可想不到竟然把他安排在了第一桌。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这个鞠陶跟其他的弱智生有所不同,他既不调皮也不捣蛋,很安静的一个小男孩儿。无论上课还是下课,你都能看到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无语,或静静地玩弄手里的笔,或专注地向外张望,只是眼神有些空洞。有一次,我经过操场,我们班的学生正在那儿学做一套新的广播体操。我驻足观赏,只见那节跳跃运动必须手脚配合,可有些同学协调性差,顾到手顾不到脚,顾了脚,手又出错了,而鞠陶却非常协调地完成了那八个八拍。我很惊讶于自己的这一发现!晨会课上,我将鞠陶同学的这一优点进行了放大,在班级中给予了表扬。也许,这是他受到过的第一次表扬吧,我分明看出,他的眼睛很亮,比平时有神多了,我还看到了他那因惊奇、兴奋、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他笑起来确实很好看。后来,在音乐课上我又发现,鞠陶的音质好,乐感强,唱起歌来很动听。这样的一位学生,为何成绩这么差?为何被定为了弱智生?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进行了仔细的查访。原来,在鞠陶3岁的时候,他的爸妈离婚了,妈妈带着他改了嫁。后来,妈妈跟继父又生了一个儿子。继父经常酗酒,醉了就打鞠陶。鞠陶的妈妈护着,就这样连妈妈也一起挨打。小小的鞠陶在痛苦、恐惧、无助的阴影里生活着。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和继父外出打工,鞠陶成了留守儿童,和年迈的继奶奶一起,学习和生活都无人问津,成绩怎么会好?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弱智生。”获知了这一切,我的心情如翻江倒海般不能平静。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带给他一份快乐比什么都宝贵。鞠陶并不是弱智,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推入自生自灭的泥坑?即便真是弱智生,我们也不能这样!我一定要帮助他找回自己!第二天,我把鞠陶安排和班长坐在一起,并吩咐同学们,在学习上要多多给予他照顾和帮助。因为他比起成绩好的学生来,更需要一份理解、尊重、宽容、信任与帮助。语文课上,我尽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一旦回答正确了,我就大加表扬。音乐课上,我常常喊他起来领唱,开始他有些腼腆,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能逐步自如发挥。广播操比赛时,我让他当领操员,最终我班获得年级组第二名。课外活动课时,我尽量安排他当小组长,让他来分配小组内学生的活动……渐渐地,他融入了班集体之中,自信心树立起来了。课上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课间也能看到他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身影。其他老师也说,鞠陶变了,作业也开始做了(尽管正确率不太高)。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我都热情地给予表扬。每每这时,我就看到他脸上那甜甜的笑,我知道,那是发自他心底的微笑,因为他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我很欣慰,在期末考试中,鞠陶的语文考了69分。我奖给他20本本子,当他上台领奖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那一刻,鞠陶笑了,笑得很甜、很美,那笑容,和窗外的阳光一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