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略,提高课堂实效性王春花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提高课堂实效性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我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作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把握课标,吃透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也就是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只有将新的课程标准“吃透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具有更加强大的时效性。课程标准是我们有效进行教学的指导方向,离开了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可谓是“行尸走肉”。如:我在设计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考虑到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搭配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进行搭配组合。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三上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搭配规律。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搭配和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正是有了这些认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学目标就更清晰,师生活动设计也更合理了。二、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1、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练习课”时,就以“狼和小羊”的故事来贯穿全课。课的开始,我告诉大家这节课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也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喜洋洋的图片,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我顺势而上,“正当喜洋洋聚精会神地学习时,一只狼出现了……”为了营救喜洋洋必须要过三关,学生踊跃参与异常认真,正确率很高。喜洋洋羊得救了,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节课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试想这样的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2、游戏情境,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在学习《两步应用题》时,老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就地取材,用讲台当汽车,找12名学生上来乘坐“公共汽车”,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5人。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很快就编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说出了解题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我是小法官”、“抢红旗”、“找朋友”;“小组接力赛”……通过游戏,让学生通过“玩”而“动”起来,在“动”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3、生活情境,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2)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