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题比例的意义课型:新授课第2教时总第21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内容P35例3、练一练和练习六第3-6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等学情预判1.能求比值,并能根据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但写比时有些学生没有做到对应比。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先学探究活动一:理解比例的意义。例3张卫欣把一张照片放大,放大前后的照片如下。1.放大前的照片长与宽的比是()∶(),放大后的照片长与宽的比是()∶()。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用等式表示上面两个比的关系。()∶()=()∶()2.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是()∶()放大后与放大前宽的比是()∶()这两个比又有什么关系?用等式表示上面两个比的关系。()∶()=()∶()3.阅读书P35什么叫做比例?活动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10∶12和25∶30(2)2∶8和9∶27(3)0.9∶3和∶(4)∶和∶2.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二、交流共享1.回忆:(1)关于“比”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求比值、基本性质、化简比等。)(2)怎样求比值吗?你会求下面各个比的比值:6.4:4:2.交流活动一(1)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人参与全班交流。(2)什么叫做比例?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吗?(3)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4)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等式外还可以怎样表示?3.交流活动二(1)在小组里说说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指名说说哪几个比能组成比例?为什么?三、反馈完善1.完成P35练一练第2题2.完成P36练习六第3-5题第3题:(1)相互检查是否写出符合要求的比,(2)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第4题:(1)同桌两个同学相互交流后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理由。第5题:(1)按要求独立写比,并组成比例。(2)学生完成后交流。3.拓展思维:完成P37“动手做”。分别说说按多少比放大的?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比与比例一样吗?为什么?作业:课堂作业:《补》P课外作业:《练》P五、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6.4:4=9.6:6或=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意义》引学案班级姓名活动一:理解比例的意义。例3张卫欣把一张照片放大,放大前后的照片如下。时间/分46铅笔数量/枝35路程/米240360总价/元2.13.5正方形边长/m57正方形边长/m57正方形面积/m²2549正方形周长/m20281.放大前的照片长与宽的比是()∶(),放大后的照片长与宽的比是()∶()。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用等式表示上面两个比的关系。()∶()=()∶()2.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是()∶()放大后与放大前宽的比是()∶()这两个比又有什么关系?用等式表示上面两个比的关系。()∶()=()∶()3.阅读书P40什么叫做比例?活动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10∶12和25∶30(2)2∶8和9∶27(3)0.9∶3和∶(4)∶和∶能组成比例的:2.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时间/分46铅笔数量/枝35路程/米240360总价/元2135正方形边长/m57正方形边长/m57正方形面积/m²2549正方形周长/m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