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VIP免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1/7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2/7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3/7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识记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教学准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学生:朗读木兰诗,搜集花木兰故事,查找乐府民歌有关的资料。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识“乐府”(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这段戏文唱出了女子的心声——女子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在家种地纺织、操持家务,在外杀敌立功、保家卫国。这戏文中为女子鸣不平的人物是谁?花木兰。常香玉苍凉而淳厚的声音几乎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是的,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早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千古,流传海外。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1.老师板书题目:木兰诗(“诗”字加着重号)2.出示任务:(1)题目“诗”的含义是什么?(乐府诗)(2)交流资料,说说花木兰的故事。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理解题目含义,全班齐读课题,在“诗”字上重读;讲花木兰的故事,了解花木兰奇人奇事。(2)教师补充: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二)初识作家,了解作品1.出示任务:(1)阅读课本“预习”第一部分,课下注释①,圈点勾画作家及作品。(2)学生补充介绍作家及“乐府诗”。2.反馈指导:填空(PPT显示):《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代)郭茂倩(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双璧”:南朝:《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指导:(1)教师强调:《木兰诗》并不是郭茂倩写的,他的真实作者无从考证。郭茂倩收集整理了乐府诗,编成了《乐府诗集》。(2)教师补充:“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3)齐读《木兰诗》简介及“乐府双璧”。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在了解“木兰诗”和“乐府诗”之后,一定想进一步知道,这首诗歌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相信我们只要美美地读这首诗歌,就能知道了。二、美读诗歌,感受民歌情味(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1.出示任务(PPT显示):(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2)听读时,将不理解的词句勾画下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2.反馈指导:(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PPT显示)(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4)全班齐读诗歌。(二)个人朗读,读出节奏1.导语: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已经比较准确了,但是缺少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出示任务:(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2)在书本上用单斜线标出节奏,理解体会,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2.反馈指导(PPT显示):(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自由练习读准课文节奏,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三)师生联读,读出情感1.导语:通过以上二个环节的朗读,我们读准字音、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让我们师生合作,再次读出诗歌的感情。出示任务(PPT):师读:唧唧复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