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学情分析卫峰南通市陈桥中学本部分从“本单元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本单元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何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学情。本单元选文的文体(诗歌、散文、小说等),学生小学都有涉及,主要不同就是寓言这一体裁,小学所学为白话版,本次作为初中首篇文言文内容予以呈现。所涉作家,除约翰尼斯•延森稍显陌生外,其余在以往阅读中多有涉及。经过系统的小学语文学习,学生的阅读欣赏与书面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对崭新的中学语文学习充满好奇与期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他们刚刚入学的审美期待期,充分展示中学语文的独特魅力,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火热激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步能力,完成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的顺利过渡。(一)本单元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第一课:【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引领学生理解打开文学之门对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意义。第二课:【虚实结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联想和想象的文句,懂得:直接写眼前景象为实写,由眼前景象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则为虚写。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虚写与实写的概念,而要结合文本具体感知。第三课:【“冰心体”】:冰心模仿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将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想象与凝练的语言融为精致的诗章。教师重在带领学生诵读体味,对有兴趣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动笔尝试。第四课:【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中,安恩出场时的肖像描写与1奶牛的外貌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细节,为后文买牛的情节予以暗示推动,也为结局的逆转蓄积反弹之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中读出小说蕴含的丰富信息。【小说蓄势布局的结构艺术】:这篇小说属于典型的结尾点亮全篇的传神之作。倘若没有结尾“孤单”作注脚,前面所有的生动描写都变得了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蓄势布局后结尾“逆袭”的精巧构思。第五课:【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总结】: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首篇文言课文学习的示范作用,从诵读课文、参考注释、查阅资料、合作讨论等角度,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路径,并让学生知道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落脚点:读准字音、准确断句、熟练解词、疏通文意、体会主旨、领悟写法等。【文言文的断句】:初步体会根据句子意义结构来划分句间层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有所感知,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不必系统,不必求全。【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的译文准则了解,“赠、删、调、换、留”五字翻译法的初步学用。诵读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诵读欣赏”中的“归雁”“折戟”“榕树”等蕴意(也可参考冰心诗歌中的鸟儿、纸船、成功的花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象的大意【古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布局艺术】结合王湾、杜牧的诗及苏轼的词,体味古代诗歌惯于前面写景末句抒情,以及词作惯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构思方式。写作有感而发:【有感而发】着重讲清两个问题:一、有“感”之重要:有了感,才有写作的愿望,才有写作的激情,也才有写作的丰富材料(教师举出课内外作品来进行例证)二、“感”从哪里来:“感”从生活中来,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去关注生活,敞开胸怀去拥抱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学生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师举出既往学生的写作佳例)。【课外练笔的意义认知、方法指导与习惯养成】: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课外练笔对于训练思维能力、丰富生活情感、提高表达技巧、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教师要加强对周记方法的操作指导,注重学生周记习惯的及时养成。【修改文章的意义认知、方法指导与习惯养成】:教师可结合作家修改作品以2及学生佳作修改的实例,让学生懂得修改对于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学习使用叶圣陶倡导的“读改法”来修改本次单元习作,在修改过程中教师加强具体方法指导;并让学生在课外练笔中注重运用,养成修改习惯。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手抄报编制中的分工与合作学习的指导】手抄报的编制,是一个从写稿、修改到排版、美工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备案,细化分工,将全班学生吸引到组内活动中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