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部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的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则材料反映了()A.三十僭主遵从民主制原则B.雅典的民主程序徒具形式C.苏格拉底案判决结果合法D.陪审团遵从了僭主的意见7.《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上材料说明该法()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适用于罗马所有的自由民C.具有一定的平等性D.彻底修改了野蛮的习惯法8.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除在法律之外。罗马人为此颁布了相应法律,是一种适用于()A.贵族垄断并可解释的法律B.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C.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D.起指导作用的法律观念9.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A.①罗马只有习惯法B.②出现第一部成文法C.③《民法大全》编纂成功D.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10.丘汉平在《研究罗马法之理由》中指出罗马法的重要特征“为一进化之法系,与其他法系之至半途而停滞衰落者不同”。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平民与贵族斗争推动了成文法诞生B.国家扩张推动了万民法出现C.《十二铜表法》保留原始落后陋习D.万民法继承并发展了公民法11.“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12.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A.议会的出现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通过革命处死国王1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从此代议制政府掌握了国家的实权1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15.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