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利用绘本的写作形式,为写话提供了多层的教学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七、八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他们正处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我们教者可以根据低年级孩子这一心理特点,精心利用绘本的写作形式,在广阔的教学舞台上让学生与“绘本和写话”美丽邂逅,使学生的写话能力达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无声”的境界。同时我们教者也收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心灵感悟。(一)、润物无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当教者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绘本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喜悦和美感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所以上课时,我们教者可以利用ppt呈现出绘本上优美的语言和图画,同时配上教者娓娓动听的故事,激发学生接着往下读的兴趣,接着往下想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写话作下了铺垫。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还可以利用ppt教学的直观性讲授与巩固写作中有关小节、标点、格式等知识要点。(二)、不露痕迹。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也不仅仅是在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把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课堂上,教者可以利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的几种表现手法,随堂演绎绘本内容。然后利用ppt教学的直观性出示例文。在读了例文后,指导学生利用绘本的写作形式进行写话。最后利用ppt教学的直观性加以评议(标点的评议、提示语的运用、遣词造句、文章的结构……),把预设的教学任务和看似超纲的教学内容,在不露痕迹中传授给学生。(三)、潜移默化。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绘本中的情节大多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它的语言文字在表达上很有张力,在富有张力的语言中还渗透着简单的语文知识,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有序、规范地说话,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魅力,让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学会表达。这里,教者可以借助ppt教学的直观性,把绘本中的“相似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句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诵读。再根据句式进行仿写,充实故事内容,丰富学生想象,使绘本的写话真正成为他们“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四)童心飞扬。绘本凭借着它绚丽的色彩,可爱的画面,神奇的想象,为低年级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字与图画共同演奏而成的美丽新世界的大门。在绘本乐园里,孩子们聆听故事,积累语言,学习写话,播下创作的种子,有人形象地称之是“无压力的阅读”。我们教者将这种“无压力阅读”通过我们的教学智慧(根据绘本与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读、问、议、写、欣赏、想象、表演、创作等活动。)演化成“无压力写话”,让孩子在写话中体会童心飞扬,语文综合素养也得以提高,正好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终极目标。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