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1.(2014·高考重庆卷)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解析:材料反映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强烈愿望,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突出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项。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缓慢,A项错误;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日本对世界银行的赞助和担负的联合国会费不能纳入日本的资产,D项错误。答案:C2.(2013·高考浙江卷)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解析:A、B两项中帝国主义战争忽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易引起争议;D项忽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代世界的主题,易引起争议;仅C项比较能概括20世纪的历史,且不易引起争议,故选C项。答案:C3.(2012·高考江苏卷)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题干中的“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表明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要求,这是日本经济力量增强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与题干无关。答案:B一、选择题1.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解析:题意是二战以后欧洲国家为欧洲的联合而进行的最初实践。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故B项正确。1949年成立的北约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体现,不是欧洲国家联合的表现,排除A项;1993年欧洲联盟(欧盟)正式成立,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排除C、D两项。答案:B2.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解析:1964年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而1973年斗争是“反对霸权国家”,故C项正确。当时推行霸权主义的不只是美国,A项不正确;B项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不正确;材料“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未体现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D项不正确。答案:C3.(2015·乌鲁木齐诊断)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发展中国家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