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组内评价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学习目标1、熟练指出地球的圈层结构,能够绘图并能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通过学习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重点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助读:1、地震波分为_________波和_________波;传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的是_________波。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一定深度发生_________,这种_________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约_________千米处,叫_________面,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分界面。另一个在地下_________千米叫_________面,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分界面。3、地壳和_________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_________圈位置:位于界面以上。地壳组成:由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千米。4.内部圈层范围:介于和之间,呈固态。地幔分层:分为和。软流层:位于的上部,这里可能是主要发源地。范围:介于古登堡界面到。地核分层:分为和。特点: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互联系,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预习自测:1.岩石圈位于()A.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C.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1D.莫霍界面以下,软流层以上2.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3.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岩石圈D.地核4.读“地球外部圈层图”(图1-4-1),图中代表大气圈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球外部圈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5.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C.水汽和固体尘埃D.氮气和氧气我的疑惑:信息链接:1、新坐标P20页,重难点讲解1、2、3。2、P21页重难点讲解1、2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怎样?2、大气运动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二、质疑探究:探究一:软流层和地壳、岩石圈的区别?探究二:对流层的厚度是均匀的吗?探究三:大气运动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2拓展提升: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软流层到底是固态还是液态?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的印象,但为什么横波能通过?解析:软流层所在位置极深,温度、压力极大,强大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就象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2、误区:岩石圈就是地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地球的内部圈层部分。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要小。3.读图1-4-3,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___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D+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三.我的知识网络:四.当堂检测:1、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3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3、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A、最活跃的圈层B、质量最小的圈层C、最厚的圈层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不是一个连续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5、有人说:“地球像一只煮得半熟的鸡蛋”。请根据这句话,结合鸡蛋的形态结构,记忆地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