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唐山二模)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解析:选A根据材料“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选A项;稷下学宫繁荣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排除B项;根据材料“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可知其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是百家争鸣的平台,排除C、D两项。2.(2019·河南郑州二模)《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解析:选D据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韩非子主张恩威并施以加强对民众的统治,故选D项;材料“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并不等同于荀子的“人之性恶”,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而非“仁政”,排除B项;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是加强统治之术,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另外据材料“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3.(2019·四川双流中学月考)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解析:选D历史评价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并不全是主观评说,故A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是为了建立新的社会统治,维护中央统治,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作用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不能因为二人的阶级属性相同而说明其思想都是进步的,故C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顺应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的趋势,因此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进行评价,故D项正确。4.(2019·安徽黄山二模)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反映了()A.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B.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C.“重文轻武”成为传统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解析:选B“士”由春秋时期的两层含义到汉武帝后专指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这说明汉武帝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儒学正统思想地位得以确立,故选B项;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材料看出汉武帝“重文”,没涉及“轻武或重武”,排除C项;秦朝时国家已经统一了,“士”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这个意思,排除D项。5.(2019·天津一模)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A.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B.法度严明利于统一C.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大一统是历史规律解析:选A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国家统一需要思想统一,用思想的一统维护政治的一统,故选A项;法度严明是思想统一的结果,强调的是思想统一,排除B项;这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而不是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排除C项;大一统是大家认可的准则而不是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