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单元4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国民大革命知识网络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新文化运动前期概况:背景:①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②发展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束缚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办《新青年》②代表:陈独秀、李大利等人③思想:民权、平等及达尔文的进化论④口号:民主、科学⑤基地:北京大学内容:四提倡,四反对评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掀起思想解放潮流,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看法后期发展: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得到解放②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对五四运动的宣传动员作用④后期传播社会主义2、五四运动背景:国际:日、美侵略的加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国内: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开展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经过:分为两个阶段[北京、学生、罢课---上海、工人、三罢斗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曹陆章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特点: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有广泛群众基础意义:无产阶级登台;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开端;世界革命一部分3、马克思主义传播①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②通过“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③干部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创建:①1921.7.23“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1922年“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领导工人运动:出现1921-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倡导建立统一战线:“二七”惨案教训;中共“三大”;杭州会议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失败兴起(1924.1—5)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统一战线形成发展(1924.5—1926.7)革命阵营:①革命军队建立[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②革命政权建立[广东大元帅府;国民政府成立]③革命根据地巩固统一[1925年两次东征]④工农运动兴起[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农运]反动阵营:北洋军阀集团分化[冯玉祥和北京政变]高潮(1926.7—1927.3)北伐胜利进军:高潮中心所在工农运动胜利发展:农村—建立农民政权(“农民协会”)工人—武装占领上海失败(1927.4—1927.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重点阐释]1、新文化运动的线索、分期、内容和特点线索: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分期: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①内容:“四提倡,四反对”;②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③作用: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去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后期:①内容: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②性质: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运动[或者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③作用:使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必须走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内容:民主与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特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以提倡新文学、新道德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后期有了新发展,以介绍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倡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2、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