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1.(2014·高考山东卷)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解析: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压制日本改为扶植日本。据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4·高考福建卷)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解析:“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和图中的美元符号、苏联标志,体现的是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复兴、对抗苏联的政策,这是马歇尔计划和二战后欧洲格局的准确再现,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北约、华约的对峙,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时美国已停止对欧洲的经济援助,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仅覆盖欧洲,D项错误。答案:C3.(2013·高考广东卷)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由苏联发起的,故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由美国发起并组织的。故选D项。答案:D4.(2013·高考福建卷)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冷战”,并指出了冷战是“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故与“热战”无关。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争霸中双方实力的消长,使美国所处的形势发生变化。据此分析,D项符合题意。答案:D5.(2014·高考广东卷)(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解析:第一问要注意两则材料中作品的作者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作者的立场影响其作品的思想倾向。第二问要从宏观上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答案: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一、选择题1.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解析:材料显示杜鲁门主义出台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美国国内对苏联态度的恶化是杜鲁门主义出台的民意基础,故A项正确。“冷战”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的驱使,故B项错误;苏联此时还没有扩张,故C项错误;D项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