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3从地域文化到世界文化的融合一、选择题1.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2.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3.《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4.“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5.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儒家信奉无神论B.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文化C.儒家思想富有人文精神D.儒家思想成为欧洲反封建利器6.世所公认:“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哪句最能表达这种观点()A.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B.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思想C.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D.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7.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8.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9.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10.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11.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是()A.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B.促使世界各地交流密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