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2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正是由于平民的斗争才迫使罗马共和国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最终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说明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贵族并未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平民通过斗争促使《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B2.(2014·高考江苏卷)“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解析: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和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只要是罗马公民均受公民法的保护,故A项正确;B项万民法是公元前3世纪颁布的;C项成文法在“建国之初”还没有出现,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4·高考广东卷)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解析:《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王权法没有丧失法律效力,B项错误;“君权神授”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这说明古罗马法律的地位很高,D项正确。答案:D4.(2014·高考四川卷)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B.万民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解析:从题干“正义”“理性”等信息可知,“大写的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是一种法律观念,即自然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都是具体的法律。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5.(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解析:题干反映依据《十二铜表法》规定致使原告正当利益没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容易错误,原因在于对题干材料的表象认识。答案:B6.(2012·高考天津卷)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