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1.(2014·高考浙江卷)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抓住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间限定,判断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选项。A项正确。答案:A2.(2014·高考天津卷)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解答的关键是对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的经济政策的理解。“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①③④都属于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范畴,故C项正确。答案:C3.(2014·高考四川卷)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故④正确。答案:D4.(2013·高考天津卷)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D项正确。答案:D5.(2013·高考江苏卷)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甲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中共十二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C项符合题意。答案:C6.(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A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整经济,旨在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故选B项;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于197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于斯大林时代,故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并未达到D项所表述的结果,故排除。答案:B7.(2014·高考广东卷)(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推断材料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解析:“角度”抓住“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1992年”“2001年”回答;“说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