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一、改革管理体制是根本市场规律启示我们:先进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科学的管理机制决定管理效能。在农村初中校,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内部基本的管理制度陈旧,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着巨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在我国初步建立,它对人们的观念和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办学模式的日益多无化,民办教育对公办教育的竞争压力逐渐显现;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客观上导致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等等,已经对我们的学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我们不加大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仍试图以不变应万变,如何跟上学校外部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显然,只有改革,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才有希望,才是根本所在。如何改革管理体制?就现有的经验和目前的条件来看,最重要的是应取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应本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竞争机制引入管理体制中来,主要围绕几个方面来进行:①切实落实校长负责制;②推行在职教师的聘任制度,使学校的人力资源活起来,能进又能出;③健全校内岗位目标责任制,真正使每一位教师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所在;④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按绩取酬,从而激发教师多干工作,多做贡献的极性。二、运用激励机制是途径。人文的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要研究人,重视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工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其中人的积极性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通过激励,可以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学校中来,并使他们安心于教育;通过激励,可以创设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其才能,激发其潜力;通过激励,可能使校园充满活动,使教师的革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要有:1、奖赏激励机制。这是一种通过奖励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先进分予,以引导教师努力奋进的导向性激励机制。它包含物质奖赏和精神奖励两种。具体要求:①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奖励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老师。可设有先进班主任奖、教学进步奖、优秀课奖、先进教研组奖、最佳服务奖等,并在每年教师节进行颁奖;②健全教师评优评先制度。要坚持标准,依照程序,由下而上逐步推荐并公示,广泛听取意见;③在学校经费紧缺情况下,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④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意气用事,对人不能有新疏之分,对事不能有抑扬之嫌。2、情感激励机制。具体要求学校管理者:①要以情感人,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②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③要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④对一些弱势者、受挫者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感到集体有情,产生归属感、依附感,从而调整心态,激发热情。3、目标激励机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将使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积极性,而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能给人以某种需要的满足,激励人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具体要:①学校要制定明确、合理、有吸引力的集体目标;②要通过教育、宣传民、引导教师把个人利益和目标与学校集体目标和谐统一起来;③实行严格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推行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这种“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调控教师过“激”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还要构建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制度他控和道德自控功能。①对可能出现的违规现象要有具体的惩处条例。如在竞争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等;②要倡导和培育“宽松、和谐、务实、进取”的学校精神;③要推选教师行为准则。三、凝聚人心所向是关键。效能管理理论要求我们:人心向背是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强化人心所向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领导表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