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高一月考历史试卷(文科)时间:90分钟总分:100范围:(必修二1-7课)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计30小题,共60分)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祭祀祖先C.纪念庆典D.农业生产2、下列图片最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BCD3、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A.“盘古开天地”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甲骨文中的田字C.“相地而衰征”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5、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移。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6、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C.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在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是指()A、铁器的使用B、铁犁的使用C、牛耕的出现D、新型灌溉工业的出现8、剪纸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下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形式是()A.商品经济B.殖民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9、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工业10、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11、“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麻C.棉D.毛12、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传入中国的是()A.烟草,小麦B.马铃薯,玉米C.葡萄,土豆D.甘蔗,水稻13、“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A.山西、江南B.山东、江南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D.山东、山西14、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15、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A.井田制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16、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B.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C.商业贸易范围空前扩大D.殖民扩张的开始17、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18、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充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充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19、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