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二中国近代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6·河北邯郸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选C。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可知,中国重视自身利益,故C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错误。2.(2016·四川眉山模拟)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年份进口出口1885年88200018650057111895年1716967151432932111905年4471000822278881971911年471593943377338166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解析:选C。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应在19世纪末期,只是反映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属于片面解读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1885年到1911年间,中国正处于列强侵略严重时期,民族危机空前加强,并非宽松的社会环境,故B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1885—1911年间进口和出口贸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状态,说明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故C项正确;清末新政在1905年,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且对外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D项错误。3.(2016·沈阳高三质量检测)“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A.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解析:选A。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从“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可知A项与题干相符,故A项正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4.(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解析:选C。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但并不能代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股东可随时查核,可以看出此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C项正确;“中外合资”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D项错误。5.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孙中山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基于()A.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动力的一致性B.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纲领的一致性C.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对象的一致性D.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目标的一致性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民族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民族大革命强调的是反满,即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这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革命的含义相一致,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其阶级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