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两个纲要心得体会转方式调结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XX市环保局杨富2011年5月12日—6月30日,我参加了XX市委党校2011年春季科级干部“调结构、转方式”主题培训班,通过课堂学习、交流讨论、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形式,感觉收获颇丰。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深刻认识到了我市今后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意义及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同时,通过参加培训,结识了一批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知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自身为人处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工作,对于地方领导干部、部门领导来讲,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一、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前提。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树立正确政绩1观的前提;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错误的政绩观及其危害政绩会导致很大的负面效应和损失。把政绩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主要标准没有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和错误,搞沽名钓誉的第1页共5页“显性”政绩、急功近利的“暂时”政绩、劳民伤财的“畸形”政绩、弄虚作假的“注水”政绩,等等。这些所谓的“政绩”,因为不是实事求是,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由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决定的。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初衷,为了一己的私利去搞所谓个人“政绩”,那就违背了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2、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3、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第2页共5页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