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2015级第二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审核人: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I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3.“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刘邦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B.采用黄老之学C.设置刺史D.内外朝制度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6.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7.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8.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A.人民主权的虚假B.直接民主的泛滥C.轮番而治的弊端D.行政官员的腐败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10.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组合选项应该是①英国内阁成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下院议员④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议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B.主张向西方学习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12.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13.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