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1798年前后,有人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A.激进革命派强制推行启蒙思想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C.法国革命群众不接受民主共和D.诉诸恐怖手段是革命时势选择【解析】选B。1798年前后的激进革命派是雅各宾派,他们诉诸恐怖手段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共和制政权,A错误;激进革命派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最终致使政权垮台,从反面说明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B正确;法国革命群众积极性高涨,推动了革命进程,故C错误;激进派使用恐怖手段不是材料强调内容,D错误。2.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A.借鉴了英国责任制内阁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C.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D.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材料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确立共和制,又通过决议维护共和制,表明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与借鉴英国责任制内阁无关,排除A;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排除B;材料表明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维护,与民主政治的曲折无关,排除C。3.下表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1818年5月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1819年南德商业同盟建立1828年中德商业同盟建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1852年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据此可推知,德意志)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D.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解析】选D。材料中经济年表的内容,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故A错误;普鲁士成为民族统一中坚,与材料“南德”“中德”“德意志”等主体不同,故B错误;“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建立统一市场,是材料已表明信息,故C错误;根据材料,各地关税同盟的建立,表明德国急需要建立统一大市场,故D正确。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解析】选C。皇帝的所有命令“均应由首相副署”“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等说明皇帝虽大权在握,但是也有首相加以制约,防止决策失误,这体现了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皇帝召开,由皇帝宣布开幕和闭幕。议员按照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的原则选出,每届任期五年。25岁以下的男子、妇女、军人和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均无选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的德意志帝国()A.保留种族歧视的旧俗B.皇帝掌握一切大权C.实施有限的民主政治D.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解析】选C。由材料“议员按照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的原则选出,每届任期五年”可知,公民享有民主政治的权利,而材料“25岁以下的男子、妇女、军人和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均无选举权”可知,对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进行条件限制,由此可知,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实施有限的民主政治,故选C。对25岁以下的男子、妇女、军人等选举权的限制不是种族歧视的表现,排除A;皇帝掌握一切大权的表现为皇帝掌管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仅有贫民救济金的内容不能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D。6.材料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来源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