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两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要务必填写答题卷的有关项目。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黑色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卷以及选择题答题卡。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说明小农经济中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A说法材料中没有提及;C不符合材料原意;D材料中没有反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特点【名师点睛】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我国古代在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这一现象始于A.明朝中叶以后B.清朝中叶以后C.北宋中叶以后D.元朝中叶以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名师点睛】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3.以下符合明清时期商业特点的是A.实行“工商食官”制度B.形成了区域性商帮C.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D.广泛流通纸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特点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不是明清时期,故A选项错误;明清时期,形成了区域性商帮,如晋商、徽商等,故B选项正确;商朝已经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故C选项错误;宋代出现纸币“交子”,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商业表现的史实,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花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青铜器是夏商之后出现的,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年间的货币,珐琅瓷瓶是清代才出现,青瓷是宋代出现。综合各个时代我们可知,这艘货船最可能是清代的货船,因此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5.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