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密封装订线内,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信息填涂准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原题目处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汉朝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2.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3.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铁农具——春秋时期B.耧车——战国时期C.筒车——西汉D.曲辕犁——唐朝4.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中国古代在重农抑商的体制下,商业发展受到很多阻碍,但依然阻挡不了古代中国走向市场的步伐,到明清时期形成很多地域性的商业群体,称“商帮”。以此标准,下列图片能归为一类的是①茶马古道②丝绸之路③徽商④晋商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A.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人B.十六世纪的印第安人C.十九世纪日本人D.十九世纪的俄国人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英国8.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B.手工工场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淡化D.垄断组织的出现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通讯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0.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1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主要动力不同B.通迅手段不同C.机械特色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12.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horse)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machine)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1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C.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D.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4.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