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A.宗法制的衰落B.分封制的瓦解C.郡县制的实施D.世官制的沿袭3.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4.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5.《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6.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应为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勉一生,了无休息。”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集中B.皇位世袭C.皇帝独尊D.皇帝勤政9.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A.已成法定机构B.开始统领六部C.握有军政大权D.严重威胁皇权10.“(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A.准许设厂B.协定关税C.驻兵使馆D.割占香港11.《醒睡录》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这里记载的军事行动是A.英军割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C.太平军进行北伐D.八国联军进攻天津12.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刊发《资政新篇》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13.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14.戴逸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一文中指出:“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幻想和自我安慰的余地都没有了。这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严重了。”这说明甲午战争A.促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B.打破“天朝”体制开始进入条约时代C.宣告满清王朝走向覆灭D.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15.2015年国家考古部门确定2014年在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丹东一号”为历史上著名的“致远舰”,并开始研究打捞的可行性方案。对“致远舰”的考古可以直接研究A.甲午战争的爆发B.丁汝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