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复习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一)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1、知识体系本单元叙述的是自抗日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历史,即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的历史。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两个前途、两种命运而展开的全面斗争是这一阶段的最突出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权,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继续其一党专制独裁,这种根本分歧使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全面对抗,最后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时期的历史,是民主和独裁两大势力较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打退国民党的反动进攻,并最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历史;是国民党积极反共,大打内战,企图继续独裁,但却最终失败的历史。2、阶段特征(1)国共两党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民主党派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而美蒋发动内战。(2)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以国民党统治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结束标志。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积极促成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进行战略反攻,主力决战,渡江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3)形成了民主革命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和政策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兔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派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此后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2、全面内战爆发后政治上: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同时领导国统区的民主运动。②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路线。③为迅速结束战争,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北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北平谈判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努力,进一步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军事上:①防御阶段: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以空间来消耗敌人的兵力,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以内线作战为主。因为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各解放区基本上处于被分割状态,形势对革命不利。②反攻阶段:以外线作战为主,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展开全国反攻,并且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因为敌我力量变化对我有利,敌人兵力分散、不足,中原空虚;敌人在政治上日益孤立。③决战阶段:实行战略决战,并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地区。因为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国民党开始集结兵力实行重点防御,形势变化。④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又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追歼残敌,解放全国。因为国民党政权企图以政治和谈实现划江而治,并且伺机卷土重来。(三)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和结果1、三种政治势力:(1)国民党要消灭中国共产党等政治力量,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为此不惜发动内战。(2)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坚决反对内战,要求真正的和平民主统一。(3)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积极活动,为建立其长期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进行不懈的努力。2、相互关系及结果:(1)国民党: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迫害民主党派,并发动内战,最终被共产党所打败。民主党派在斗争中与国民党决裂。(2)共产党:团结中间派,争取和平民主统一,与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内战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民主党派:由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到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共同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3、不同结果的原因及认识:原因:(1)国民党的主张破产原因是在于其自身的腐朽,它依靠美帝国主义支持,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2)中国共产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