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执教:虎林路小学李文英学情分析学习材料分析:1、材料内容的认识:《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写了华佗为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潜心研制和实践,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沸散的人。具体写了华佗从医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材料文章结构线索较为清晰,用词准确,是一篇较好的学习语言的文章。2、对学习材料的单元系统的认识:这篇文章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小学新教材的特点是学习方法的螺旋式提升和渐进,例如对于阅读中提问质疑的能力训练,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四年级也有,五年级也有,因此,对于这篇《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所处的“提问”的单元训练重点,我的理解是应当继续渗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四年级学生“懂得可以从课题或课文的内容出发提问”。不求能有很好的有关提问方面的课堂表现,但是应当“润物无声”。3、对文章的情感体验的认识:这篇文章被编排在科学家、中外名人成功故事的单元,让我们去感受本单元中所描绘的成功之前的艰辛、探索实践的勇气、成功后的喜悦,我想,是否可以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传递给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的无畏?是否可以让学生体验华佗要去探索的真正原因和出发点是为了病人?是否可以让他们去感受华佗柔软而丰富的医者之心并为之骄傲喝彩?……4、对文章语言的认识:这篇文章语言比较丰富,例如它的叠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能更好的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词也十分准确生动,例如在描写那小孩痛苦时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惨叫等,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体会“处处、时时”等叠词在文中的作用。3、能知道可以对课题和关键词进行提问,并通过朗读寻找答案,加深理解。4、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的感情。2、说说练练,进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探讨交流。3、边读边思,圈划理解。4、学习讨论,理清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理解华佗“医者父母心”的心情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他的喜爱和崇拜,有民族自豪感。2、能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和勇气。学生情况分析:总体来看,一中心的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较之于普通学校应该是学习基础比较好的,所以在教案设计的时候,可以稍稍的设计一些有点难度、思考性较强,体验较为丰富的环节来完成学习任务。1、朗读能力情况分析:四年级多数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出各自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的能力。少数同学依然处在靠自己只能把文章读正确的阶段,对文章的感悟很肤浅,停于文字表面。对这部分学生看实际情况需要随机进行读音读正确的指导和感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2、提问阶段:关于如何提出问题在三年级时已经进行渗透,但是只是最简单的认识,还不懂得可以根据课题、课文内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再加上现在上的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对于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提问没有积累和认识,所以在教学时候应当考虑到这是“中年级的初体验”,把提问的能力训练目标适度放低要求。3、情感体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对于古代的人物有距离感,特别是对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的那种坚持和艰辛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体会到的。在学习文章时,可把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作为重要点进行切入,这是进行不懈探索的坚实基础。4、积累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词汇和语言,本课中可引导进行叠词的积累和运用。5、说话能力:说话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环节之一,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口头练习,多数学生可以很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象丰富而且合理。所以,我把三个说话练习分成重点文字引导和图象引导、语言引导,进行不同层次的处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工具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学习评价备注一、认识华佗课题提问1、读准“hua”2、简单了解华佗3、懂得对课题可以用“为什么”“怎样”“是什么”等词语进行问。多媒体朗读1、出示华佗相片和名字,读准字音。2、出示课题,读。3、对课题提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