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的程序”典型教学设计研究焦作市第二十中学张媛媛【课程分析】程序设计是教学中的难点,循环结构是其中的一种设计结构,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循环结构的程序》一节安排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程序之后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循环语句相对于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程序来说较复杂。FOR—NEXT语句是循环运算的专家,在程序设计中频繁出现。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实现独立编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而这节课涉及的循环语句较抽象,难理解,因此尽可能使用流程图与程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并掌握。因为之前学生学习过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程序,对编程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讲述循环结构的程序时,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画出流程图,总结出通用表达式,引导学生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灵活运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程序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计思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开其意”、“达其辞”,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作为一节程序设计课,内容较抽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就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与实践了。所以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诱思探究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诱导思维,自主探究。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注意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运用”,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亲身体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实现“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理念。设计了三个认知层次:一、实践探究,整体感知。以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在游戏中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循环的探究。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通过大量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相应循环现象,找出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列出通用表达式,画出流程图,尝试编写、调试相关程序等。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上机实践、逻辑思维、创新能力。自制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用实物投影仪,迅速展示学生作品,便于相互讨论、点评,不断进步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循环结构流程图的画法。2、掌握FOR—NEXT语句的基本结构,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3、灵活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流程】一、实践探索,整体感知1(一)亲身体验,激情导入【课件投影】《搬运小球》游戏。准备若干小球,请学生把小球由一处搬到另一处,循环往复,直到小球搬运完。在游戏中,除了快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积极体验,并进行认真思考、讨论。(设计意图:游戏是每个学生的最爱,在《搬运小球》游戏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简要实录:师生共同做游戏,激情导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体验,感受循环,并进行认真思考、讨论。)(二)实践探索,体验感知【课件投影】感受循环,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循环的例子。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循环的实例?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列举的越多越好比赛一下,看哪个组列举的最多。(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深入体验,理解循环。)(简要实录:学生根据自身体会,积极讨论交流,举例理解循环。如:季节(春夏秋冬)、月份(1月~12月)、星期(星期一~星期天),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红绿灯的显示,某些数学运算:1+2+3+4+……10(累加),1*2*3*4*……10(累乘)等等。)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细致分析,寻找规律【课件投影】如果要求出1到100这100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就得写出100条类似的语句吗?还有上节课我们计算铁路托运行李费的程序,若要计算100件行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