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宋小燕施教日期2013年11月15日教学内容15.青海高原一株柳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默写。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品味语言,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外形特征。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用多变的写作手法来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坚韧与顽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悟这株柳的高大形象。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感受作者用多变的写作手法来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坚韧与顽强。教学资源学情资源:学生对青海高原的环境没有体验,只有资料和图片的收集和补充。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散文,课文描述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地生长壮大起来,造就青海高原一方独特的风景,赞扬了柳树顽强的生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放映预习设计1.读课文3—5遍,读到正确流利为止,自学生字新词,会默写。2.收集有关柳树的古诗。3.查资料,了解作者陈忠实。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设计意图第一板块:检查预习,默写生字(5分钟)1.学生默写。2.学习易错词1个。结合字义记住字形就不会错。(虐)第二板块:回忆古诗,唤醒经验表象(5分钟)1.直接吟诵关于柳树的诗句。2.确定平常柳留给我们的印象。第一板块:检查预习,默写生字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2.学生默写。教师巡视。3.校对批阅,发现错误,及时引导。教一个字:虐。第二板块:回忆古诗,唤醒经验表象1.同学们,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这柳树极易生长,随处可见。历代诗人也写下了很多关于柳树的诗句,你能吟诵一两句吗?2.学生吟诵诗句、美文片段。3.小结:在诗人、作家的笔下,在我们的印象中,柳树总是那样袅袅娉婷,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如果让你把柳树比作一种人,你会把她比作什么样的人?追问:是怎样的一个女子?4.可是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株柳啊,可能会颠覆我们原先的印象。【抓住学生学习的起点开始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在学生疑难处,易错处,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古诗,优美片段的吟诵,唤醒孩子经验表象,用男人、女人的比喻来定格两种完全不同的柳形象,为后面对比写法的呈现伏笔。】1第三板块:品味第五自然段,感悟柳树形象神奇(10分钟)(一)从形状感受神奇:1.浏览全文,找出直接描写柳树形象的段落。2.出示【学程单一】1.用心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这株柳的神奇,圈画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2.时间3分钟。3.交流。抓住:两合抱粗:两个人围起来解释。百十余平方米:和大教室比较。生铁铁锭的色泽:灰,给人的感觉很冷,这男人啊,经历了岁月的敲打历练后啊,饱经风霜,脸色像生铁铁锭,很冷,很硬。从色泽上看出像个男人。苍郁:苍就是沧桑。郁,就是浓郁。深沉:什么时候会深沉?4.读好第五自然段。(二)从“撑立巍巍然”感受神奇:1.理解词义:撑立、巍巍然2.抓住这两个词,读出理解,表达。读出巍然屹立的感觉。3.再次教给读书方法。第四版块:整体感知,感悟写法的多样丰富(5分钟)1.出示【学程单二】快速浏览课文,整篇文章除了写株柳的外形特征,还写了哪几个方面,2.时间:2分钟。第五板块:品读前四个自然段,第三板块:品味第五自然段,感悟柳树形象神奇(一)从形状感受神奇:1.现在,假如让你来把这株柳比作一种人的话,你会比作什么样的人呢?(男人)2,这到底是个怎样的男子呢?3.用心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这株柳的神奇,圈画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开始。4.交流时就按顺序来交流。5.指导朗读。小结:我们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时一棵高大粗壮坚硬的柳树。很神奇。读出神奇。(二)从“撑立巍巍然”感受神奇:1.同学们,老师发现这里的两个词很特别,你们看:撑立,什么样的立是撑立?做一做,追问:撑立的时候你感觉怎样?(用尽全力,)撑立:力量,感觉到对抗,抗争,经历艰苦卓绝的抗争。实际上是在对抗,这样的立才叫撑立。2.质疑:一株柳,读到这儿,作者用撑立来形容这株柳,你有什么问题吗?他曾经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