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习题岳麓版必修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其主要任务是()A.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C.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1949年新政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答案】B2.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阐释了直接民主的选举原则C.共同纲领为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解析】注意材料的时间“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一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民主制度,B项错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于1954年,D项错误。答案为C。【答案】C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制度。黄炎培是民主人士,他的话反映了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4.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的新社会【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制度建设。由题目中的信息“1953年……宣传普选”可知这应是为1954年召开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故本题应选C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平等社会,故A、B、D三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不符。【答案】C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真正实行。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皆符合史实。【答案】D6.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民证,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解析】据“1954年”“选民证”等信息可知,宣传画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选举代表的情况。【答案】A7.“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着等到它来到。”由此可知()A.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C.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D.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解析】A、B、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可以体现出该宪法的性质。故选C。【答案】C8.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