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到学生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和行为2、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3、知识:知道从众心理是青少年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到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从众心理。2、教学难点:避免盲目从众。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P2:阅读教材故事,思考问题: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2、P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情景,思考下列问题.(1)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从众的影响是积极地,它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蒙蒙的行为是否值得,理由是?3、P4:看图回答问题:(1)图片中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图片中的情景造成生么影响,我们身边是否有这种行为并举例?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欣赏导入:富尔顿用新测量方法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这种比传统理论要高出500倍。由于高地太多,他担心别人会认为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没有伸张。而年轻的人也得出和富尔顿相似的结论并伸张出去了,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富尔顿说: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思考:导致富尔顿错失良机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讨论交流,让学生领会知识点:生么是从众心理?列举生活中德事例加以说明。(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是支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悟性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2、学生讨论解决“教学用题1”:具体流程:出示“故事”根据材料提问学生讨论回答。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从众心理的心理现象。组织讨论:联系上述情景,谈谈从众心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2、自学解决“教学用题2”:具体流程: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同桌交流,回答问题,3、引到学生解决“教学用题”3具体流程:展示图片完成教材要求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三)总结全课、巩固练习。具体流程: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出示板书。六:板书设计:从众心理的定义从众心理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从众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