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易错题整编本试卷共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选择题共50分,非选择题为5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所考科目的填涂框涂黑。请认真核对答题卡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2.余秋雨先生说:“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的青花瓷片C.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4.敦煌是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人生活习俗和佛教仪规的宝库,“刷牙图”在敦煌已发现十几处。据专家研究,刷牙习俗始于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此材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A.佛教宣扬个人卫生B.唐人重视口腔卫生C.唐人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生活方式D.唐文化对西方产生影响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回答6—8题。6.“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之说不啻梦呓”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8.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途径上海,以其犀利的眼光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到“(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材料中的“近年来的革命事件”是指()A.五四运动B.护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护法运动9.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10.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11.“……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近万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起义的一声枪响,使这里成了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成了‘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指()A.井冈山B.南昌C.广州D.汉口12.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是A.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B.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D.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13.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在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