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7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7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7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解析:选A。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即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故D项错误。2.(2016·天津河北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解析:选D。材料中“《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孔子推行《春秋》之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礼,巩固统治,而非怀念上古之风,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为政以德,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故C项错误。3.(2016·山西晋中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解析:选A。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据材料“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可知孟子主张以父母论君民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论及君民关系,故B、D两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故C项错误。4.(2016·陕西宝鸡高三质检)“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仁”的主张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D.老子“无为”思想解析:选B。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善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正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5.(2016·湖北宜昌模拟)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这说明()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D.韩非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解析:选C。荀子培养了韩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表明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C项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荀子贬“仁”,故B项错误;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术势集合,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礼法并施,二者基本主张不一致,故D项错误。6.(2016·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B。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既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7.(2016·南昌高三调研)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