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一家姓氏,一代王朝,集天下之血火,开创一个新世纪!多国争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秦最终统一了天下。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击退匈奴标志着秦统一大业的完成B.秦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陆续灭掉六国D.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灭掉六国标志着秦完成统一,所以A项表述错误,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2.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总揽军政大权,军国大事全由皇帝决断,这使得太尉并没有实权,故C项符合题意。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而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故B项正确。4.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________特点。()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答案A解析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意思是:天下的所有事情,都是皇帝一人做决断。这是秦朝皇帝专权的表现,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皇权专制,故选A项。5.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的产生,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宰相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最高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B、D两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答案C解析材料“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表明秦始皇认为皇帝至高无上;材料“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表明秦始皇在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A、B、D三项对题文材料的理解不准确,故选C项。7.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秦末起义,刘项文盲D.焚书坑儒,秦末起义答案D解析根据“坑灰未冷”可以判定该事件为焚书坑儒,而“山东乱”“刘项”则是指秦末农民起义。故D项正确。8.央视大型节目《国家宝藏》中展示了一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如此详细的法律规定最主要是为了()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制定法律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这样中央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9.秦长城西到临洮,由此可推断秦朝的疆域最西已经到达我国现在的()A.青海省B.甘肃省C.山西省D.四川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而临洮在今甘肃省。故选B项。10.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建立了张楚政权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①②③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