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选项在答题卡上涂黑.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表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以宗族关系为基础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权力的高度集中D.神权与王权结合2.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的官爵和门第。隋唐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九品中正制的完善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5.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A.通判B.枢密使C.三司使D.转运使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7.“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8.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A.尚书省B.门下省C.内阁D.军机处9.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10.“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B.剖析了太平天国的局限C.指出了义和团的不足D.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保守1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多次提及,“己付各国公论”,英、俄等国“必有办法”;“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据此分析,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B.日本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D.日本的侵略会危及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12.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14.如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史册。这场运动应当是指()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15.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6.“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