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下列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这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休耕轮作C.耒耜耕作D.精耕细作3.图3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它说明当时农业采用的生产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耧车播种D.曲辕犁耕作4.下列图片中,属于唐朝发明的通过水力自身作用提水灌溉的工具是5.某电视剧中出现四川商人使用“交子”做生意的情节。“交子”最早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汉高祖禁止商人穿丝绸衣服,明清商人赚钱后喜欢买田置地。这反映了我国封建政府长期实行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重商主义政策D.奖励实业政策7.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8.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推行A.重农抑商政策B.专卖政策C.文化专制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9.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新动力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这种新动力来自于A.珍妮纺纱机B.改良的蒸汽机C.发电机D.内燃机10.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荷兰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农村实行了A.“一五”计划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开展了一场改革运动,虽然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场运动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3.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A.初步发展B.短暂发展C.迅速萎缩D.陷入绝境14.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粮食棉花钢煤原油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15.中共“八大”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突出反映了我国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尖锐C.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D.经济体制非常陈旧16.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A.超英赶美B.效率就是生命C.摸着石头过河D.造反有理17.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推进项目时间18.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说法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19.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图一(人民公社好)图二(联产承包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