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VIP免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1页
1/2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_第2页
2/2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河南刘森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贡赋制:夏、商、周时期盛行,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作为贡赋。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实际数目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编户制度:西汉开始实行。政府把平民百姓编入政府户籍,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兵役、徭役。编户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租庸调制;隋朝、唐朝前期实行。租是田租,调是户税,庸是指纳绢(布)代役。两税法:唐朝后期实行。主要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它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实行。它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地丁银:清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成为基本定时,以唐朝的两税法为标志。(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汉朝征收的更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代役税。(5)税种由繁多到逐渐减少,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对商品征收重税。3.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认识夏、商、周三代的贡赋制度是赋役制度的雏形。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是以土地作为征税标准的开始。秦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制度既征土地税(较轻)也征人头税(较重),一方面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变相支持土地兼并,大量农民丧失了土地而沦为流民,加剧了社会动荡,同时引发了大规模的隐瞒人口的自发逃税行为,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果导致西汉末到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空前膨胀。隋唐时期租庸调制的“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税,奠定了唐朝后期至明朝中期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基础,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开始松弛,明朝后期张居正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改用银两收税,这是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由征收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向征收货币地租的转变,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