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高考】高考历史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2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演练】一、选择题1.(2012·安庆模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思想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2012·长沙模拟)翻译和研读西方汉学著作不仅需要一定外文功底,也需要相当的历史知识。某一部英文汉学著作有这样一句话“EmperorKuangHsuhadreadtheworksofChengKuangYing”。下面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康熙皇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B.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著作C.光绪皇帝已经阅读《瀛环志略》这部著作D.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著作3.(2012·济南模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①创办近代工业②改革中央机构③建立新式军队④实行民主政治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4.(2012·新余模拟)梁启超:“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溟斩巨鲸。括地无书思补著,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下列论述与材料相符的是()A.梁启超忧世感时,愤儒家之说,难济艰危B.梁启超忧世感时,以西学制度,救国危难C.梁启超忧世感时,欲投笔从戎,报效国家D.梁启超忧世感时,重内外兼修,治学有宗5.(2011·启东模拟)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6.(2011·汕头模拟)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7.(2012·汕头模拟)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民主科学D.共和革命8.(2012·珠海模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9.(2011·烟台模拟)“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10.(2012·南昌模拟)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变革思潮C.全盘西化思潮D.民主主义思潮11.(2012·温州模拟)“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