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及其风格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系李志厚课堂教学方略与艺术(10)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第斯多惠本章的框架从案例中发现艺术的特征教学美学:教学艺术的基础何谓教学艺术?常用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风格*观看课例后的参与式讨论活动要求角色分配讨论主题活动要求:根据自己兴趣参加小组:分组要求:1、人数适宜(3-8人,最好5人);2、给自己小组命名;3、推荐一名组员简介小组情况角色分配:1、召集人2、记录员3、时间控制人4、发言人讨论时间:组内2分钟/人;全班发言3分钟/组.讨论主题:卓越教师的教学魅力因何而生,从何而来?在你们观看的教学录像中,哪一个录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师或教学风格?这类教学哪些方面最能够吸引你?在看这些影片中,你们有哪些重要的收获?又遇到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这些教师的教学对你们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启示或借鉴?注意:每个成员要求做到:1、地位平等;2、专业互惠;3、开诚布公;4、责任共担。一、教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学记》的思想已体现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好的教学以科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为前提;以教师明白教学的成败为条件;就是善喻;好的教师以因材施教为根本……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以个人的信念和立场有关(1)夸美纽斯把教学看作为艺术;而赫尔巴特则认为教学是科学的立场解读;第斯多惠教学艺术观点: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国内外的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之争(1)盖茨尝试以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为论争定论;(2)安德罗波夫(保加利亚)的教学科学与艺术观点;(3)费利斯坦的教学科学与艺术观:说教学是科学者,往往认为这是从教学量的范畴而言的,从科学方法的层面研究与关注教学主体的显性行为;说教学是艺术者,往往认为这是从教学质的方面而说的。国内关于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之论(1)实践的与理论的分歧;/(2)牵涉到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之论;(3)关系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趋向。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更是一种工程……教学是科学工程艺术理论基础技术理性实践理性解放理性表现形态显性操作隐显交替隐性发挥影响方向外铄理念实在化内引心理活动认知知情交融情感主要特征蚂蚁式蜜蜂式蜘蛛式强调重点结果过程+结果过程注释蚂蚁式:传递与加工蜜蜂式:交往与生成蜘蛛式:构思与表现Thereisnothingsopracticalasagoodtheory.----KurtLewin二、艺术的基本特征“一事物必先是美的,然后才有可能是艺术;一事物必先是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的,才可能是艺术;只有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非物质需要,能表现一定思想感情的创造物才可能是艺术;一事物只有是审美的(情感的)而非认识的、功利的,才可能是艺术。”——摘自高尔太《论美》思考题:如何理解教学艺术的性质?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一名教师,您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它意味着我们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怎么去做更为有效和成功?您认为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为什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三、教学美学:教学艺术的基础什么是教学美学?它以什么为研究对象?教学的审美性包括哪几方面的含义?审美趣味及审美文化与课程、教学有什么关系?如何认识教学美学的客观基础?教学审美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审美性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教学美学及其研究对象教学美学是一门专门探讨教学审美问题的学问,目的是通过艺术而审美地理解和把握教学活动,努力把教学活动提升到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层次。研究对象:教学的审美性问题,如怎样把审美因素引入教学过程?师生如何挖掘课程内容及教学要素作用于教学实施过程?师生怎样发挥潜能通过自由创造使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审美性?等等。(二)教学的审美性内涵教学的审美性包括三个方面:教育者有意识把丰富而恰当的审美因素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挖掘课程内容及各种教学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