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学生科王颖内容摘要:从上学期开始,《弟子规》就成为了我校的德育教育形式,为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我校学生文明、尊师、孝敬、守纪等的良好习惯,我校继续开展“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学习《弟子规》活动落脚于“读书、学礼”上。诵读《弟子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通过开展学礼、知礼、懂礼的教育,践行《弟子规》,提高师生内涵素养和外在修养,内外兼修,提升师生整体素质。全面推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高和谐发展的学校。关键词:弟子规德育教育行为规范传统文化一、理论价值1、传承中国文化精髓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为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的、幸福的生活。《弟子规》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承传下来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规范的集大成,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校园文明礼仪、中华美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世界历史上各民族或国家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必须回到文化的源头上来,温故而知新,吸取知识营养再前进,才能绽放出无比灿烂的光辉。我国要想实现民族文明的复兴,就必须抓住传统文化的经典精髓,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食粮。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和土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们传承并发扬光大。2、提高学生的修养大教育家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弟子规》徳育教学源远流长,《弟子规》是中国民族历代家训、家规的集大成者,始源于《礼记》,而良好德行的养成还需要通过“六艺”——才艺的学习来配合。因而先祖为我们留下了五千年的《弟子规》徳育教学实践经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的道德品性,必须从转变人心入手,而人心的转变必须启动转化人心、演绎人心的能量。而这种最佳能量就是道就是德,也就是道德,它既是生化宇宙万物的能源,也是生化人心的能源。而这种能源吸取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来自于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通过诵读经典来与圣人对话,达到修身养性,提升素养的目的。3、实践我校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的学生,是家乡的建设者,用人单位普遍把责任、敬业、友善、诚信、合作,团队精神等看成是职工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履行职责,重点培养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操守。我校的校训是:“树德、勤奋、博学、思远”。第一条就是做人,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老师是做人的工作,而人又都是有感情的。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情感以提升现代人格为目的,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爱我们的家乡,才能愿意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与人的融合和交流,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也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李岚清同志也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正是当务之急。《弟子规》就是针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的尺子。如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符合道德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特点,符合陶行知先生的和谐教育思想,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实践价值为提升学校品位,我校决定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中职学生礼仪习惯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研究。通过对我校2011级新生调查分析可知,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甚至成为了盲区。初中教学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往往以考试分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