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公元前579年,宋国约会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会晋楚及一些中小诸侯国在宋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外,各国都要向晋楚进贡。这些历史现象可以说明()A.各诸侯国争霸、混战的局面宣告结束B.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C.周天子权威削弱,分封制走向瓦解D.宋国代行周天子职权,成为天下共主2.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此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D.全国的土地名义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盖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7.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官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8.“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9.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11.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和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12.“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①秦朝御史大夫②汉朝尚书令③明朝殿阁大学士④清朝军机大臣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4.亚里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句话说明了希腊()A.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