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1.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A.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B.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C.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2.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③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④劳动人民贫困,无力购买所需商品A.①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3.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经常出现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和排队领救济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些矛盾的现象说明了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③④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B.维护利润,稳定商品价格C.扩大再生产D.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5.胡佛在1928年的竞选演说中夸口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辆汽车,可是不久却出现了经济危机。其原因不包括A.胡佛太过于相信“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B.胡佛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活动C.胡佛认为美国制度完美无瑕D.胡佛认为政府应该把失业、救济等问题解决好6.2008年美国总统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一路领先,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B.胡佛预计“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信心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14.“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B.以信息技术为主导C.“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D.“新经济”包含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15.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6.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方针17.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