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值商品量占产量商品量银(万两)比重(%)(%)粮食245.0亿斤16333.342.1410.5棉花255.5万担1277.53.326.3棉布31517.7万匹9455.324.3952.8丝7.1万担1202.33.1092.2重庆市綦江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3、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前夕()A.商品经济取得全面发展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改变重农仰商政策4、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5、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珐琅彩瓷器深受各族人民欢迎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C.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D.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6、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8、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流水作业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D.瓷器质量提高9、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下降为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上升为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10.、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