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2.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5.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推动文化的普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6.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7.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8.阅读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对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万人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A.民主阶层扩大B.采用间接民主C.国家权力滥用D.贵族政治强化9.雅典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是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地方,该山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露天剧场上,能看到伯里克利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雅典卫城的设计()A.是希腊特色建筑典型代表B.彰显执政官等人的尊严C.便于陪审团监督司法审判D.方便了公民与城邦事务10.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11.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这说明英国宪政()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C.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12.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13.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由三个宪法性法律文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