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7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10分2分×5)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赍发(jī)搠倒(shuò)央浼(miǎn)削足适履(xuē)B.怂恿(sng)ŏ尽管(jǐn)祈祷(qí)哀声叹气(āi)C.凝脂(zhǐ)钗擘(bò)骤(zhòu)得为(wèi)虎作伥D.眇眇(miǎo)扁(piān)舟天台(tāi)性情孤僻(pì)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无法猜测一只鸟的心思,就像我们无法人生。不像梧桐是的,它对秋天很敏感,似乎和秋天有秘密的联络通道。要不怎么会有呢“”?A.洞察大彻大悟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B.洞察先知先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C.洞彻先知先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D.洞彻大彻大悟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代人回归自我的途径之一,就是回归自然,循着山水走到内心深处,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B.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之路。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能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D.据《天津青年报》问卷调查统计,社会上的男女青年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有能力、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4.以下四幅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天剑外,挂弓扶桑。③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管重新接草堂。④与国咸休,安福尊荣公俯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A.白居易李贺陆游孟子B.杜甫李白辛弃疾孔子C.白居易李贺辛弃疾孟子D.杜甫李白陆游孔子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脱去孝服,称为服除或服阕。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C.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D.“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汉时李膺很有名望,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称为“登龙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2分×3)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