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3.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4.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活动范围广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5.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思想继续盛行()①反映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②反映了小农生产的要求③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清末洋务派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掀起一场旨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但史学界仍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是指洋务运动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C.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进行生产D.开始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7.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这说明了洋务运动A.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D.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8.甲午战争后,中国民间出现了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下列各项不能表现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B.数量增加、规模扩大C.由沿海向内地扩展D.资本总额增加9.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1935~1936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民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10.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十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现象出现于A.1927年左右B.1927~1936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11.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①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②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2.“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A.一战时期、1928~1936年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1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2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