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过时空隧道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工作顺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察举制8.下列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B、容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C、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D、可以消除割据,维护国家统一9.明太祖曾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消除这一苦恼,他采取的行动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正式确立内阁制度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1.《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12.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13.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可以担任各种官职C、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14.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哪个机构是与其权力相似:A、公民大会B、十将军委员会C、民众法庭D、五百人议事会15.“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B.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C.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D.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16.“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材料反映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