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解析:选C根据材料“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心灵的解放”等说明是宗教改革,故C项正确。2.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解析:选C依据题中的“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推导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题文中没有“王权至上”“民主法制”“抨击君主专制”的相关表述,故A、B、D三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解析:选B体制障碍包括宗教、政治等方面,材料只涉及宗教,不能说消除了体制障碍,故A项错误;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根本上消除了”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直接呼唤与材料中“或间接地”不符,故D项错误。4.“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洛克C.康德D.卢梭解析:选C“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康德的主张,故C项正确。5.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解析:选D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是智者学派,故A项错误;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是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是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体现对新社会的设想,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6.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A.不利于欧洲社会的进步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选D材料中强调国家的主权在社会统治力量之上,不可转让和分割,有利于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对欧洲当时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如德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7.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进步。该书的编撰反映了()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C.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解析:选A材料“百科全书”和“人类具有可完善性”分别体现了科学和理性,故A项正确;据材料“1751年到1772年”可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没发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了《百科全书》的内容和规模,无法推断印刷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