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九)(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杭州模拟)“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2.(2012·福建六校模拟)“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A.占领德国B.建立北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D.进行核威慑3.(易错题)早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军事策划人员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①欧洲衰落②德国分裂③美苏争霸④日本崛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探究题)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5.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8月说:“我认为有一种危险,历史将作出判决……这是美国潮流结束的日子,这是共产主义潮流开始汹涌而来的时代。”他承诺要使冷战从僵持状态和潜在的共产主义的胜利转向美国的胜利。下列哪一项史实反映了美国走向胜利()A.马歇尔计划B.北约的建立C.柏林墙的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6.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社会主义国家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7.(2012·南京模拟)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③家属能重逢是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A.①③④B.②C.②③D.②③④8.欧共体是西欧国家推行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的形成被称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对其“涅槃”“重生”起了关键作用的因素是()A.美国力促西欧联合B.法德两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C.苏联的威胁D.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9.(2012·金丽衢模拟)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A.美苏争霸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0.“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①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②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